搜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己知彼,后发制人-北航留美硕士学长获Amazon Offer求职心得

[复制链接]

330

主题

441

帖子

18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30 10:0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作者简介


施政彤,美国南加州大学(USC)计算机科学硕士在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级软件工程本科毕业生。在美求职期间获得零售公司Amazon(AWS),自动驾驶公司TuSimple和某创业公司Offer。本科期间活跃于学生活动,广泛尝试软件开发、AI科研、广告、市场、咨询等领域。硕士就读期间确立职业目标于软件开发,并踏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一,留美读研收获



  经过两年在USC的硕士教育,个人感觉与国内硕士教育相比难分高下,各有优劣。但是可以尝试分为课程质量,科研培养,自由时间来讨论

课程质量
  课程质量方面,USC的硕士教育十分优秀。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都十分重要。而笔者选的所有硕士课程,都精心安排了能精妙而全面地覆盖课程知识的编程作业,并附有极其认真的批改准则。这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并巩固了如何应用课程知识。
  相比之下,根据笔者与国内各个高校的同学们交流获得的信息来看,多数国内课程都不会十分细致认真地为学生设计配套编程作业,很多课程仅设置大作业+期末考试的考核模式。笔者个人认为,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会导致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科研培养
  由于美国相对国内来说很少开设研究导向的硕士,国内硕士对科研的培养是更胜一筹的。
  美国一般鼓励科研方向人才直接申请博士,而鼓励业界求职方向人才申请硕士,所以大多数美国的硕士项目都不会对科研方面加以培养,而是以授课+实习为主。
  国内很多高校的硕士毕业都会有论文发表要求,且每个学生都会分配导师和实验室,这在美国硕士项目中也是较为少见的。因此美硕毕业生相对获得了更少了科研培养
自由时间
  由于美国硕士项目更多鼓励学生课余参与企业实习,而国内硕士项目更多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项目,因此美国硕士生普遍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有选择性地提升能力和实习/求职。

二,实习&求职



  对于所有的赴美攻读美本、美研毕业生来说,实习/求职的难度首要由两国政策影响,其次由个人的实力、努力和运气决定。

1,了解求职环境——美国留学生就业政策

  美国对于外来学生的毕业后就业政策简单来说为:无H1B工作签证情况下,STEM类专业毕业后可以合法工作3年,非STEM专业毕业后只可以合法工作1年。而每年所有工作的留学生都可以参与抽取H1B工作签证,这就意味着STEM专业学生相比非STEM专业学生拥有3倍的几率获得工作签证。
  上述留学生就业政策,直接影响了美国各公司招聘国际学生的数量比例,从而导致美国留学生不同专业间的就业率天差地别:计算机类专业的码农们/科学家们喜讯不断,基础科学/工程类等专业稍显困难,而文科/商科类专业机会受限。
  笔者十分幸运地处在“码农”这个受益群体中,下面分享一下一名美国计算机行业留学生的求职经历。
2,明确求职目标

  硕士与本科生的求职思路有所不同,既然已经在本科的学习后主动选择了就读计算机领域的硕士,相信可以假设求职方向整体上是坚定于在计算机领域内的了。
  在美国,就读于Computer Science(后简称为CS),Data Science(后简称为DS)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生求职方向大致为: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软件开发),Data Scientist/Engineer(数据分析), AI Scientist/Engineer(人工智能)。其中求职难度由前向后显著递增。
  若希望求职于软件开发岗位,则最重要的是算法训练和项目经历/实习经历;若希望求职于数据分析岗位或人工智能岗位,则对算法训练的要求略低,而对相关项目经历/实习经历的要求更高,一些高端岗位甚至有论文发表的要求。
3,开始求职准备

信息收集
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南辕北辙,更没有人希望自己练就一身武艺最后却因为意外错过机会窗口而“抱憾终生”。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悲剧,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a) 综合信息收集:一亩三分地论坛
  相信留学北美的人都对这个论坛相当熟悉了。论坛中积淀大量的计算机方向前辈们的求职经历、心得以及各大公司的新鲜面试经验。有时候一份新鲜的面经可能就是帮助求职者进入公司的金钥匙。
b) 公司信息收集
  各大公司的官方网站是了解该公司概况及招聘需求的最佳信息源。根据公司的偏好适当微调自己的简历/对某些项目经历着重描述,会让对方面试官感受到求职者的诚意以及与公司的合拍度。
c) “内幕”信息收集
  内幕”信息主要是指在目标公司内部的学长学姐们获得的详细招聘需求信息,或者是参加过该公司面试的同级同学们的第一手经验信息。
  大家可以向周围的同学们了解一下有没有这类的信息分享群,或者自力更生,拉上周围十几个一起找工作的小伙伴抱团取暖~笔者和小伙伴们在研一时创立了一个求职抱团小群,大家在里面毫无保留地分享每个自己打听到的招聘会活动,和每一次参加面试的经验总结,让所有群成员都获益匪浅。
Tips:根据个人经验,如果群成员人数过多,或者大家互不相识的话,群内的互相信任度会降低,导致信息的分享会大打折扣)
增强实力
  计算机行业嘛,讲究的是是“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code”。在自己啥都不会的时候,妄想依靠巧舌如簧的口才进入顶级公司的高端岗位,基本上是难如登天的。实力增强的攻略基本有以下几点:
a) LeetCode算法训练
  虽然美国计算机求职一直被吐槽“刷题就能进大厂”,但是……的确只要刷题刷的好,真的可以进大厂(:3_ヽ)_。毕竟其实刷题刷的够多的话,说明算法能力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水平了,足以应对很多大厂的基本工作了。对于公司来说,只要求职者能熟练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在意求职者是熟能生巧还是天赋异禀呢?
具体实践时,笔者建议:
第一步,从Easy标签内先刷30-50题熟悉算法题的解题思路和过程,每完成一题一定要到discussion栏目内观摩学习大佬们的解题过程并加以复现。记住,精做一题优于泛做十题。
第二步,开始每日加做一道medium难度,每周尝试几道hard难度。依然采取精做的方法。
第三步,参加每日的leetcode官方周赛。这是一个可以免费参加的比赛,也可以很好地模拟出面试时候的感觉。笔者加入过一个管理严格的刷题群,里面所有人每日打卡并每周周赛。从结果来看,每周稳定可以做出周赛3题的基本都拿到了大厂offer,个别运气极差的除外。
b) 实习/项目经验
   实习/项目经验的重要程度取决于目标岗位。对于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软件开发)方向来说,几个扎实的学校实验室的项目和课程大作业就足以让求职者顺利度过简历关了(个别钟爱简历关刷人的公司如FB可能不适用)。有优秀的实习经历当然更稳,但不是必要条件。
  对于Data Scientist/Engineer(数据分析), AI Scientist/Engineer(人工智能)方向来说,不是笔者的主攻方向,但基收集到的信息来看,由于有很多PhD都会参与这个岗位的竞争,硕士求职者一般建议有十分对口的实验室项目经历,或者对口的实习经历,最好是有相关论文发表。

广泛求职
  根据笔者历时7个月的实习求职经验,在实力够格的情况下,运气真的真的十分重要……手握Intel、apple、Microsoft实习经历的大佬们处处碰壁的例子屡见不鲜。有的时候,把求职者拒之门外的原因不是因为实力不够,而是因为面试者感觉和求职者风格不匹配/价值观不合/看着不顺眼……等等奇怪的原因。
  因此,如果求职主要目标是拿到一个不错的offer留在美国工作,笔者个人认为广泛求职是对运气波动产生的不确定性的最佳解决方式。
推荐的求职渠道有:
a) 学校组织的招聘会
建议一定要去参加,就算运气不好如笔者一样排队5小时最后被告知还是要网上提交申请,好歹也获得了一个与招聘方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考虑到中国学生普遍都不愿意多与外国人聊天,这就是为数不多的逼着自己锻炼口语的机会了!而且运气好的话,也可以有机会获得on campus的面试机会(这种面试大概率由求职者所在学校在招聘方的校友面,难度普遍较低),血赚不赔。
b) 内推和官网申请
内推和官网申请本来应该是分开写的,但是以今年的情况来看,有的大厂(亚某逊)对于内推的简历反而更不重视,网申的都发面试了内推的杳无音讯。可能对于科技大厂来说,内推和网申的优先级差不多……
  笔者个人建议简历尽量从公司官网投递,可能反应速度会略快于其他第三方(如LinkedIn代投,Indeed代投和glassdoor代投等)。

三,回顾本科生涯规划




  本科时,笔者广泛纠结于诸多领域,但都付出时间在所纠结领域有所尝试,分别于奥美广告、Momenta市场部、苏州某政府咨询公司和北京大学大数据实验室实习。
回顾本科这段神奇的纠结经历,笔者依然认为这些纠结和尝试都是值得且珍贵的,并有了新的理解和收获:
有没有付出尝试的“纠结”,是完全不同的。
  学生时代的我们,很多时候会感觉,自己能力很不错什么都可以做,抑或是自己能力不行什么都做不了。但是,如果不去尝试和体验,“都可以做”和“都做不了”的本质是一样的,都只会导致我们荒废数年一事无成。
  就笔者个人来说,由于善于交际,且在学生活动中获得了一些小成就,就自认为除了可以胜任本专业工作外,在广告、市场、咨询领域都可以有所作为,从而开始纠结。
  而在笔者开始纠结,到开始实习尝试的那半年内,笔者无法专心投入到任何一件事中,始终感觉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不敢向任何一个方向全身心努力。
  十分幸运的是,在笔者最纠结的阶段参加了苏文平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笔者自此开始在所有纠结的领域逐一尝试,历时2年多,最终才让自己拥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正因为如此,笔者才得以在硕士阶段全身心投入软件开发方向的求职,并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希望所有心中有所纠结的同学,都尽快开始自己的尝试,相信会帮助你们早日确定自己的目标!



教师点评

     近年来,北航本科毕业生每年留学海外的比例稳步提升,目前已经超过四分之一。学业结束后,一部分同学立即返回国内求职,也有部分同学在留学国家/地区就职。公众号将陆续推送留学后求职的经历分享。
  今天推文的作者北航软件学院2014级的施政彤,不少读者是颇有印象的:他在公众号开设不久就贡献了两篇佳作;2018年,又分享了本科期间职业生涯规划及实施的总结文章。今天的这篇,仍然延续个人生涯规划的主线,分享了作者留学一年半来的学习、思考、实践,相信会对同学们有启发。
     就在上周末,政彤硕士毕业了,即将前往亚马逊公司入职。这里祝他工作顺利、前程似锦~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相关文章链接:
对自己和未来都迷茫的人,如何过好大学四年?
奥美公司实习中难忘的事——一位大二工科生的暑期经历
从北航机械工程学院到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工科学长的另类留学申请经历
选择与心态度:选择不一定对,但是心态要好-2系学姐的留学之路
研究生退学跨专业申请到康奈尔大学攻读数据挖掘——一位北航经管女生的独特经历
申请到美国攻读硕士的一些建议——兼谈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
Gap Year:人生的休息区,留学申请的加油站——本科毕业Gap一年获得卡耐基梅隆大学MISM项目offer心得


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咨询

北航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