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7年5月27日,美国“锁眼”7号侦察卫星以约200千米高度掠过北京上空,凭借灵敏的光学相机,“锁眼”7号拍下了当时建校仅15年的北航的这部分区域,清晰得连航空馆有几架飞机都数得出来。
时隔50年,这张解密的分辨率达0.61~0.91米的照片,让我们在感慨当年美国高技术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回望当年北航的绝佳视角。与今天的北航相对照,更能发现50年的巨大变迁。
清晰图片见5月上市的《航空知识》2017年第6期杂志中的印刷版
▲封面提前看
航空馆
先来数数50年前“航空馆”里的飞机吧。我们数出来比较清楚的是15架,你呢?
“航空馆”当年被称为“飞机结构陈列室和飞机库”,最初是北京航空学院的实践教学场地。1985年,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北京航空馆,1986年10月对公众开放,这是我国首座航空航天综合科技馆。2012年10月21日,北航60周年校庆之际,扩建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对外开放。50年前卫星照片上显示的露天航空馆,飞机清晰可见。
现在Google地球卫星照片显示的航空馆,飞机都成列到室内了。
北京一号
不知道50年的这张照片上哪架是“北京一号”?这架飞机现在存放在“航空馆”最显眼处,1958年9月20日制成(北航师生大干100天),9月23日在首都机场首次试飞,次日由北京市委命名为“北京一号”。 1958年10月28日,潘国定和王来泉驾驶“北京1号”飞机,历时5天,途径济南、徐州、南京,往返2500千米,圆满完成北京至上海航线的试飞任务。
老主楼
很多人说看过北航“老主楼”,再去看莫斯科航空学院的主楼会倍感亲切。确实,建于1956年中苏蜜月时期的这幢北航建校初期的核心标志性建筑,带有浓郁的苏式建筑风格。老主楼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北航最重要的教学工作场地。
照片中看得到,主楼东临学院路是绿花带,曾是片很茂密的树林。九十年代学院路扩展的时候,砍倒了很多穿天的大树,虽然很惋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50年前卫星照片上的北航老主楼
现在的北航老主楼,中间多了一栋主M楼。
新主楼
当然,这张50年前的照片上是没有“新主楼”的,那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这片农田到八十年代还在,农田东边就是学院路,当年北航进城的最主要的公交车375车站就在这儿。
从当年的照片上看,1967年这片区域似乎并非绿地,而是校区内遗留的农业作物。2006年,在这里建成了一座亚洲最大的单体教学楼,立即成为北航的新标志。北航人喜欢叫它“新主楼”。
50年前卫星照片上现在新主楼的所在位置
现在卫星照片上的新主楼
图书馆
今天图书馆的位置在50年前的这张照片是一个操场,当时叫东操场。这是北航建校初期的第一片操场。
50年前卫星照片上的东操场
东操场现在已经变成了图书馆等建筑群
绿园
50年,北航和中国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地方早已面目全非,唯有绿园50年一直绿着,并且还会继续绿下去。建校初期,北航师生携手劳动,开湖堆山、植树种草,方得此一方葱翠。历经几代北航人苦心经营,如今的绿园鸟语花香、山石叠嶂、湖水荡漾、野鸭成群,为北航标志性胜景,也是校园情侣的宝地。
50年前卫星照片上的北航绿园
现在卫星照片上的北航绿园,野鸭岛清晰可见
北区学生公寓区
找到照片上的13楼了吗?北航的熊猫馆、公主楼。
北航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最夸张时期达7:1,甚至有些专业一个女生也没有,女生在北航个个都是国宝熊猫,个个都是公主。所以,13楼承载了多少北航男生的梦想啊!
可惜,如今这里已经是一片工地了。
建校初期这里建有5栋学生宿舍楼。如今北区的老旧宿舍楼已退隐拆除,随着“北区一体化书院社区”的建设进程,预计到2019年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
50年前卫星照片上的北区宿舍楼
从现在的卫星照片上看,北区宿舍楼已全部被拆除
拆除前的北航13号楼
南操场
这块操场现如今已经改造成由一块铺设蓝色跑道的标准田径赛场、小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以及篮球场组成的综合体育运动功能区,为北航师生日常锻炼提供了良好条件,中间那条贯穿南北的体能锻炼走廊就是对北航学生进行魔鬼训练的“TD”线。
50年前卫星照片上的南区操场
现在卫星照片所显示的南区操场
晨读园
建校初期北航学生晨读学习的所在地。经过后来多次绿化改造,如今晨读园是北航校园内一处秀丽怡人的景观。
50年前卫星照片上的晨读园
现在卫星照片上的晨读园
游泳馆和体育馆
从照片上看,这片区域50年前似乎也是运动休闲场地。2001年8月北航体育馆在这里建成,并承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重赛事。目前馆内设6 000个座位,附设篮、排球、保龄球、兵乓球训练场地、25米室内游泳池、篮球场、台球台和羽毛球场地。既为校内外运动爱好者提供了运动场所,也是北航学生入学和毕业典礼的传统场地。
50年前卫星照片上的游泳馆和体育馆
现在卫星照片上的游泳馆和体育馆
消失了的“六号楼”
照片里的这座教学楼在北航被称作老六号楼,远离北航的其他教学楼,像颗棋子布在学校的东南角。在这个楼上过课的学生都知道,某个上午要是碰上前两节课在此楼、后两节课到老主楼,课间一路小跑也逃不脱上课迟到的结果。
2011年该楼及其附近科技开发楼等老旧建筑拆除,建成了如今的“致真大厦”,以地上24层地下4层,总高99米,总建筑面积22.7万平米的身量成为“环北航知识创新经济圈”和“中关村科学城”地区的新地标。
50年前卫星照片上的六号楼
现在的六号楼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唯实大厦和致真大厦
消失了的“俱乐部”
很多年,俱乐部都是北航师生文娱活动的重要场地,电影、师生文艺演出、学生毕业典礼都在这儿进行。如今,这里已变成了“院士楼”。
卫星图上显示的50年前的俱乐部
如今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家属楼。
认不出来的“北门”和北四环
照片中北航北门外的那片农田真的是沧海桑田了,农田中的那条东西向的小路是现在的北四环,主路6车道、辅路4车道。
当年,北四环还是一条羊肠小道,两侧全是农田。
如今,北四环两侧的家属区房价已经超过10万/每平方米……
“锁眼”7号侦察卫星图片来源 美国国家档案馆
“锁眼”7号侦察卫星图片资料提供 徐林
考据:北航校史馆
将这张50年前的照片叠加在现在的卫星地图上,沧海桑田的变化令人唏嘘不已,50年,白驹过隙,逝者如斯。
广告
[/url]-点击模型图片,进入航知微店购买-
中航出品C919静态模型[url=http://55936352.m.weimob.com/vshop/55936352/Goods/GoodsListNew1?type=GoodsClassify&Id=96585]航知微店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航空知识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ID:hkzs19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