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友文稿】李尚志:梦在脚下(一)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231

帖子

10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7:2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坚守四十年
我是一名教师。
自从1970年7月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参加工作,我就开始当教师,当时是在四川省万源县沙滩公社小学当教师。1978年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1981年12月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并在1982年5月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博士之一。2004年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当教师直到现在。从1970年到现在,已经当了43年教师。
201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网站“中工会客厅”为我制作了一个专访节目。主持人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 “是什么力量让你坚守教育战线41年?”正式制作节目之前的模拟问答中就问了这个问题。我笑着用了一句真话回答:“教育战线41年都没有让我下岗,因此我就坚守下来了。”正式录制节目的时候我用另一句真话作答:“第一,人民需要. 第二, 我也喜欢。”
为什么我喜欢当教师? 是不是我从小就梦想当教师,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这个梦想,所以喜欢?
不是!我从小的梦想不是当教师,而是当数学家。当数学家的梦想破灭了,才当上教师。
二、梦想与破灭
我从小就充满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到了小学高年级,读了一些科普读物和科幻小说,就特别崇拜科学家和发明家,崇拜小说中善于利用科学知识来创造奇迹的英雄们。进了中学,系统地学习了数理化,在崇拜阿基米德、牛顿、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的同时,脑子里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些科学家都是外国的而不是中国的? 后来看见一些小册子介绍华罗庚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效力的故事,就特别崇拜我国自己的这些科学家,萌生了自己以后成为科学家的梦想。不过,那时的梦想停留在梦一梦、想一想而已,怎么实现,还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不值得去想。进了高中,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获得优胜,奖品是华罗庚吴文俊等数学家为中学生写的小册子,读了之后大有收益,很羡慕那些在北京读书的中学生能够亲耳听到数学家们的讲座。
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看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招生广告上有一张照片,是华罗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本科生上课,课间与学生们一起讨论问题。不由得想:我从小学到中学都在班上名列前茅,如果能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书,成为华罗庚的学生,并且也在班上名列前茅,被华罗庚看上,当数学家的理想不就能实现了吗? 我突然就感到,成为数学家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一步步前进达到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做两件事: 一是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华罗庚的学生,二是在班上名列前茅。做到这两件事,就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我做到了。第一步,我在1965年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虽然我进校之后已经不是由华罗庚亲自上课, 但上课的老师都是华罗庚调教出来的优秀学生,讲课都有独特的风格,不是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方式强行灌输,而是各自讲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发明出来。进校后我也确实听过华罗庚讲课,领教了伟大的数学家怎样深入浅出讲解科学知识的风采。我才明白,我能读懂华罗庚的小册子不说明我的水平有多高,而说明华罗庚的教学水平实在高,能够让水平不太高的普通老百姓读懂他的书,听懂他的课。
我们班上一共30名学生。当时的考试采用5记分制,在第一学年仅有的两次考试中只有6名同学两次都是5分,而我是其中之一,因此也可以算是名列前茅。我的第二步计划似乎也实现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进校后念书不到一年,两门最重要的基础课数学分析和线性代数都还没有念完,1966年5月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大学不再上课。每个人唯一合法的工作是批判别人和被别人批判,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都不能幸免。华罗庚也受到批判。虽然在周恩来总理亲自保护下免受进一步的冲击,但我想要跟他当数学家的幼稚梦想却是彻底破灭了。在动乱中折腾了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赶到安徽,我们随数学系到了铜陵。又经过大半年的七斗八斗,我们在大学的“学习”期满,毕业分配,我自愿回到家乡四川省,被分配到离家千里之外的达县专区报道再分配。负责再分配的人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提的唯一要求是不当教师。理由是: 我笨嘴拙舌不善言辞,不适合于当教师。心中还有一个潜在的理由没有说出来:教师是资产阶级,我为什么还要去壮大资产阶级的队伍呢,应当去当工人壮大工人阶级队伍。负责分配的人发现我确实笨嘴拙舌,傻乎乎的也不知道要求留在专区所在地达县(即使要求了也未必能够留下),大笔一挥把我分配到更偏远的万源县,离陕西只有20多里,离我家乡内江市却有1500里。我跋山涉水到万源去报到,文教局把我分配到更偏僻的沙滩公社小学去当教师。万源县文教局负责分配的人刚在文教局办公室向我宣布分配结果,公社小学就打电话来, 说你们答应派一个老师来教附设初中班,怎么还没有来? 接电话的回答:“我们已经派了一位李老师到你们那里,很快就会来报到。”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被人叫做“李老师”,听了之后心如刀割。梦想当数学家,却当了“李老师”。哪怕在家乡内江当李老师也好一点吧?却要在1500里之外举目无亲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里当“李老师”,而且很可能一辈子当下去。这是我人生道路上遭受的最大打击。今后的路怎么办,走向何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一步一步走下去。

注:作者李尚志为我校701校友,是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18位博士之一。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院长。由于文章较长,校友总会微信将分篇章发布。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平台!【校友文稿】栏目长期面向广大校友征稿,欢迎您与我们分享您的科大故事!
        缤纷校园、热点要闻、校友资讯,科大与你,近在咫尺!
         1、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微信账号→关注
         2、打开微信→通讯录→点击右上角+→搜号码→输入“ustcaa”并查找→关注
         如果今天的微信勾起了您点点滴滴的科大记忆,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科大校友总会微信将同步您与科大的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